创建者:

所属单位: 中物联

创建时间: 2025-07-24 05:30:11

匿名化处理:

核心知识与技能目标

计算项目排放、计算基准线情景排放、计算碳减排量。

案例背景

某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案例,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站,除了自身运营的绿色电力供应,还保障新能源车辆采用的是更为清洁的、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以火电为主的电网电力,能够减少火电的使用量。 (1)项目排放计算 ①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 假设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00MW;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00MW。参照内蒙古某区域日照情况和风力资源开展测算。 风电测算 内蒙古某地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即年发电小时数约为2400—2500小时,按照2400小时开展测算。 装机容量为100MW的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年发电量预测为: 100MW*2400h =240000MWh 光电测算 内蒙古某地太阳能年总辐射量为1342-1948KWh/m2,年日照时数为2600h—3400h,按照年发电小时数1400小时开展测算。 装机容量为100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预测为: 100MW*1400h=140000MWh ②项目排放的计算 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官方发布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方法学的一般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含光伏电站和风力电站的项目排放为0。即: 其中: PEy 第y年的项目排放,单位:tCO2e。 (2)基准线情景排放计算 基准线情景是区域电网提供项目活动相同量电力资源,而项目所有地的公共电网的电力供给大部分来自于燃烧煤、天然气的电厂,小部分来自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厂。 ①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 基准线情景是项目情景中分布式风电项目产生的240000MWh电力和分布式光伏项目产生的140000MWh电力由区域电网提供。 ②排放因子的获取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度减排项目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分别计算包含区域电网在内的我国区域电网运行边际排放因子和建设边际排放因子。 电网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EFgrid,OM,y 第y年某区域电网的运行边际排放因子,单位:tCO2/MWh; EFgrid,BM,y 第y年某区域电网的建设边际排放因子,单位:tCO2/MWh; WOM 电量边际排放因子权重(%),取值0.75; WBM 容量边际排放因子权重(%),取值0.25。 根据电网排放因子计算工具《Tool to calculate the emission factor for an electricity system》,对于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WOM=0.75,WBM=0.25;对于其他项目WOM=0.5,WBM=0.5; 本项目所在某区域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如下: 表10 我国某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区域电网 EFgrid,OM,y (tCO2/MWh) WOM EFgrid,BM,y (tCO2/MWh) WBM EFgrid,CM,y (tCO2/MWh) 区域电网 0.9419 0.75 0.4819 0.25 0.8269 ③基准线排放的计算 基准线排放为用电单位使用与光伏电力等量的电网电力所产生的间接排放。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BEy 第y年的基准线排放,单位:tCO2e; EGPJ,y 项目活动在第y年生产并输送到某电网的净电量,单位:MWh; EFgrid,CM,y 在第y年项目所连接某电网的组合边际的基准线排放因子,单位:tCO2e/MWh 根据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项目设计发电量,以及电网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进一步计算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年基准线排放,如下: =240000MWh*0.8269tCO2/MWh+140000MWh*0.8269tCO2/MWh =314222.20tCO2e (3)减排量计算 用基准线排放减去项目排放,即得出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场景的减排量: =314222.20 tCO2e - 0 =314222.20 tCO2e

核心冲突

计算项目排放、计算基准线情景排放、计算碳减排量。并根据案例文字描述出10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和5道判断题

问题痛点

计算项目排放、计算基准线情景排放、计算碳减排量。并根据案例文字描述出10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和5道判断题

学生案例
## 案例标题:绿色电力,蓝色未来:某区域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挑战 ### 引言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浪潮中,可再生能源项目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将这些绿色实践转化为可量化的环境效益,并使其在碳市场中获得认可,并非易事。对于致力于清洁能源转型的企业而言,准确核算其项目的碳减排量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不仅关系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更直接影响其社会和环境影响力。 某区域能源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正面临这样的挑战。作为一家积极响应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企业,公司计划在该区域建设大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以期在满足自身绿色电力需求的同时,为当地电网提供清洁能源,并以此申请碳信用。然而,如何依据现行方法学,准确、科学地计算该项目的碳减排量,成为了摆在公司碳资产管理团队面前的首要任务。 ### 背景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能源开发与投资的综合性企业,近年来将战略重心转向可再生能源领域。鉴于该区域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公司决定投资建设一个大型分布式光伏与风力发电综合项目。该项目不仅将满足公司内部日益增长的绿色电力需求,更重要的是,其产生的清洁电力将并入区域电网,替代部分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电力供应。公司深知,此举不仅能减少自身运营的碳足迹,更能为整个区域的能源转型做出贡献。 项目的初步规划包括: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装机容量100MW。根据当地年日照时数和太阳能辐射量测算,预计年发电量为140,000 MWh。 * **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 装机容量100MW。根据当地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测算,预计年发电量为240,000 MWh。 项目建成后,总发电量将达到380,000 MWh。这些清洁电力将直接替代区域电网中以燃煤、燃气为主的传统电力,从而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公司希望通过核算这部分减排量,将其转化为碳信用,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为项目的可持续运营提供额外收益,并树立公司在绿色发展方面的领先形象。 然而,碳减排量的核算并非简单的加减乘除。它需要遵循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方法学,涉及复杂的参数选取、数据收集和公式计算。特别是对于“项目排放”、“基准线情景排放”和“减排量”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核算成功的关键。公司碳资产管理团队的工程师们深知,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核算结果的失真,进而影响碳信用的审批和交易。 ### 核心冲突/挑战 公司碳资产管理团队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严格遵循碳减排方法学,准确计算并量化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环境效益。具体而言,他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项目排放的确定:** 根据现行方法学,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包括光伏和风力发电)在运行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碳排放?如果产生,如何量化?如果不产生,其理论依据是什么?这直接关系到减排量的计算基数。 2. **基准线情景排放的构建与计算:** 基准线情景是碳减排核算中的核心概念,它代表了在没有项目活动的情况下,同等电力供应所产生的排放量。对于本项目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模拟区域电网在提供380,000 MWh电力时会产生多少碳排放。这要求团队: * **识别基准线情景的活动水平数据:** 即明确哪些电力供应被项目替代,以及替代的电量是多少。 * **获取准确的排放因子:** 区域电网的排放因子是计算基准线排放的关键。这包括运行边际排放因子(EFgrid,OM,y)、建设边际排放因子(EFgrid,BM,y)以及最终的组合边际排放因子(EFgrid,CM,y)。这些因子的选取和计算需要依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数据和工具,并考虑不同类型发电项目(风电、光伏)在组合边际排放因子权重上的差异。 * **应用正确的计算公式:** 确保将项目产生的净电量与正确的组合边际排放因子相乘,以得出基准线排放量。 3. **碳减排量的最终核算:** 在分别计算出项目排放和基准线情景排放后,如何根据方法学规定的公式,准确地计算出项目的年度碳减排量?这个结果将直接决定公司可以申请的碳信用数量。 团队内部对一些细节存在讨论:例如,在计算组合边际排放因子时,风电和光伏项目的权重(WOM和WBM)是否需要区分对待,或者是否可以统一使用某个标准值?此外,如何确保所有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以避免在后续的核查过程中出现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技术性的,也涉及对碳市场规则和政策的深刻理解。团队深知,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公司在碳市场的表现,并可能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开发提供宝贵的经验。 ### 决策点 公司碳资产管理团队需要提交一份详细的碳减排量核算报告。在提交报告之前,他们必须最终确认以下几个关键数据和计算过程: 1. **项目排放量(PEy)的最终数值。** 2. **基准线情景下区域电网的组合边际排放因子(EFgrid,CM,y)的最终数值,并解释其计算依据。** 3. **基准线排放量(BEy)的最终数值。** 4. **年度碳减排量(ERy)的最终数值。** 团队需要对这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负责,并准备好向公司高层和潜在的碳信用购买方解释其核算逻辑。他们将如何权衡方法学要求、数据可得性与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以提交一份既科学严谨又具有说服力的报告? --- ### 练习题 **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20分)** 1. 根据案例描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装机容量是: A. 10MW B. 50MW C. 100MW D. 200MW 2. 根据案例描述,内蒙古某地风电年发电小时数约为: A. 1400小时 B. 2400-2500小时 C. 2600-3400小时 D. 1948小时 3. 根据案例描述,装机容量为100MW的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年发电量预测为: A. 140,000 MWh B. 240,000 MWh C. 380,000 MWh D. 100,000 MWh 4. 根据案例描述,装机容量为100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预测为: A. 140,000 MWh B. 240,000 MWh C. 380,000 MWh D. 100,000 MWh 5. 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官方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方法学的一般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含光伏电站和风力电站)的项目排放(PEy)为: A. 大于0 B. 小于0 C. 等于0 D. 无法确定 6. 在计算电网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时,对于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电量边际排放因子权重(WOM)的取值是: A. 0.25 B. 0.5 C. 0.75 D. 1.0 7. 在计算电网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时,对于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容量边际排放因子权重(WBM)的取值是: A. 0.25 B. 0.5 C. 0.75 D. 1.0 8. 根据案例提供的表格,某区域电网的运行边际排放因子(EFgrid,OM,y)是: A. 0.4819 tCO2/MWh B. 0.75 C. 0.8269 tCO2/MWh D. 0.9419 tCO2/MWh 9. 根据案例提供的表格,某区域电网的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EFgrid,CM,y)是: A. 0.4819 tCO2/MWh B. 0.75 C. 0.8269 tCO2/MWh D. 0.9419 tCO2/MWh 10. 根据案例最终计算结果,该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年碳减排量是: A. 0 tCO2e B. 240,000 tCO2e C. 314,222.20 tCO2e D. 380,000 tCO2e **二、多选题 (每题3分,共15分)** 1. 本案例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包含哪些类型? A.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B. 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 C. 分布式水电项目 D. 分布式生物质发电项目 2. 在碳减排量核算中,需要计算哪些关键排放量? A. 项目排放 B. 基准线情景排放 C. 区域总排放 D. 减排量 3. 计算电网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EFgrid,CM,y)需要哪些输入参数? A. 运行边际排放因子(EFgrid,OM,y) B. 建设边际排放因子(EFgrid,BM,y) C. 电量边际排放因子权重(WOM) D. 容量边际排放因子权重(WBM) 4. 基准线情景排放(BEy)的计算公式中,需要哪些核心数据? A. 项目活动在第y年生产并输送到某电网的净电量(EGPJ,y) B. 在第y年项目所连接某电网的组合边际的基准线排放因子(EFgrid,CM,y) C. 第y年的项目排放(PEy) D. 区域电网的年总发电量 5. 本案例中,公司碳资产管理团队面临的挑战包括哪些方面? A. 项目排放的确定 B. 基准线情景排放的构建与计算 C. 碳减排量的最终核算 D. 确保所有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三、判断题 (每题2分,共10分)** 1. 本案例中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其绿色电力供应仅用于保障新能源车辆使用,不并入电网。 A. 对 B. 错 2. 基准线情景是指在项目活动发生后,区域电网提供相同量电力资源的情景。 A. 对 B. 错 3.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度减排项目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可以获取电网排放因子数据。 A. 对 B. 错 4. 减排量的计算方法是:用项目排放减去基准线排放。 A. 对 B. 错 5. 碳减排量的核算结果将直接影响碳信用的审批和交易。 A. 对 B. 错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B 3. B 4. A 5. C 6. C 7. A 8. D 9. C 10. C **二、多选题** 1. AB 2. ABD 3. ABCD 4. AB 5. ABCD **三、判断题** 1. B 2. B 3. A 4. B 5. A
教师指南
# 教师指南: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案例 ## 1. 案例概要 本案例围绕一个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包括光伏和风力发电)展开,旨在核算其产生的碳减排量。该项目不仅为自身运营提供绿色电力,还替代了以火电为主的电网电力,从而实现碳减排。案例详细介绍了项目排放、基准线情景排放以及最终减排量的计算过程,强调了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排放因子选择和相关计算公式的应用。核心困境在于如何准确、合规地量化可再生能源项目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 ## 2. 目标受众 本案例适用于以下学习者: * 对碳排放核算、碳交易、绿色金融等领域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 * 从事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希望了解可再生能源项目碳减排量核算实务。 * 企业内部负责ESG报告、碳资产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员工。 * 参与或计划参与碳市场交易的决策者和业务人员。 ## 3. 学习目标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理解可再生能源项目碳减排量核算的基本原理和逻辑。 * 掌握项目排放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对于零排放项目的处理。 * 学会基准线情景排放的计算步骤,包括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排放因子选择和应用。 * 理解并应用区域电网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独立计算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碳减排量。 * 识别碳减排量核算中的关键变量和影响因素。 ## 4. 关键问题与分析框架 **核心主题:** 碳排放核算、基准线情景、减排量计算、可再生能源项目评估。 **分析概念:** * **项目排放(Project Emissions, PE):** 项目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 **基准线情景(Baseline Scenario):** 如果没有实施项目活动,在项目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下的温室气体排放。 * **减排量(Emission Reductions, ER):** 基准线排放与项目排放之间的差值。 * **活动水平数据(Activity Data):** 量化项目活动规模的数据,如发电量。 * **排放因子(Emission Factor, EF):** 单位活动量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组合边际排放因子(Combined Margin Emission Factor, EFgrid,CM):** 综合考虑运行边际和建设边际的电网排放因子。 **分析工具/框架:** * **减排量核算公式:** ER = BE - PE * **基准线排放核算公式:** BE = EGPJ × EFgrid,CM * **电网组合边际排放因子公式:** EFgrid,CM = WOM × EFgrid,OM + WBM × EFgrid,BM * **生命周期评估(LCA)的初步概念:** 虽然案例未深入探讨,但可引导学生思考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排放。 **与案例内容关联:** * 案例明确给出了项目排放为0的设定,这是可再生能源项目核算的特点。 * 详细展示了风电和光伏的发电量(活动水平数据)如何获取和计算。 * 提供了中国区域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数据,并解释了组合边际因子的计算方法。 * 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演示了如何将上述概念和数据代入公式,最终得出减排量。 ## 5. 讨论问题与建议答案 **问题1:根据案例描述,为什么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项目排放被设定为0?这与火力发电项目有何本质区别?** * **关键讨论点:** 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在发电过程中不直接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 **潜在学生回答:** 风电和光伏发电在运行过程中不燃烧化石燃料,因此没有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火力发电相比,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天然气等,会直接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 **讲师应引出的分析性见解:** 强调“运行排放”的概念。虽然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建设、维护和报废阶段可能存在间接排放,但在碳减排量核算中,通常关注其运行阶段的直接排放。这是其作为“绿色”项目的重要依据。 **问题2:案例中计算基准线情景排放时,为何需要引入“区域电网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EFgrid,CM)?其构成中的“运行边际”和“建设边际”分别代表什么?** * **关键讨论点:** 基准线情景代表若无项目,电力将由电网提供。电网的排放因子需要反映其发电结构的平均排放水平。运行边际反映现有发电厂的边际排放,建设边际反映未来新增发电厂的排放。 * **潜在学生回答:** 因为项目替代的是电网提供的电力,所以要用电网的排放因子来衡量。运行边际可能是指电网中目前运行的电厂的平均排放,建设边际可能是指未来新增电厂的排放。 * **讲师应引出的分析性见解:** 解释组合边际因子的目的在于更全面、准确地反映电网的平均排放水平,既考虑了当前电力结构中边际电厂的排放,也考虑了电网未来发展对排放的影响。运行边际通常关注现有电厂中发电成本最低、最容易被调度增加发电量的机组;建设边际则关注未来新增发电容量的类型(如新增燃煤电厂还是可再生能源)。 **问题3:案例中提到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在计算电网组合边际排放因子时,WOM=0.75,WBM=0.25;而对于其他项目WOM=0.5,WBM=0.5。请解释这种权重差异的可能原因。** * **关键讨论点:** 权重分配反映了不同类型项目对电网影响的侧重点。风电和光伏是间歇性电源,其替代效应可能更多体现在对现有电厂的替代(运行边际),而不是直接影响电网的长期容量规划。 * **潜在学生回答:** 可能是因为风电和光伏的发电不稳定,对电网的影响和传统电厂不一样。风电光伏的权重偏向运行边际,说明它们更多是替代了现有电厂的发电量。 * **讲师应引出的分析性见解:** 这种权重差异通常基于不同类型项目对电网运行和规划的影响。风电和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其替代的主要是电网中“正在运行”的边际机组(运行边际),从而减少了这些机组的发电量。而对于一些能够提供稳定基荷电力的项目,其对电网长期容量规划的影响可能更大,因此建设边际的权重会更高。这是方法学根据项目特性进行区分的体现。 **问题4:假设该可再生能源项目实际发电量低于预测值,例如风电年发电量为200,000 MWh,光电为100,000 MWh,计算此时的碳减排量。这会给项目带来什么影响?** * **关键讨论点:** 实际发电量直接影响基准线排放,进而影响减排量。 * **潜在学生回答:** * 风电基准线排放:200,000 MWh * 0.8269 tCO2/MWh = 165,380 tCO2e * 光电基准线排放:100,000 MWh * 0.8269 tCO2/MWh = 82,690 tCO2e * 总基准线排放:165,380 + 82,690 = 248,070 tCO2e * 减排量:248,070 tCO2e - 0 = 248,070 tCO2e * 影响:减排量会减少,可能影响项目从碳市场获得的收益。 * **讲师应引出的分析性见解:** 强调实际发电量是核算减排量的核心活动数据。发电量下降直接导致可获得的碳信用量减少,这会影响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率。在实际项目中,准确的发电量预测和持续的监测至关重要。 **问题5:除了案例中提到的碳减排量,可再生能源项目通常还会带来哪些环境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是否可以量化?** * **关键讨论点:** 引导学生跳出碳核算本身,思考项目的更广泛影响。 * **潜在学生回答:** * **环境效益:** 减少空气污染物(如SO2, NOx, PM2.5)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水资源消耗(与火电相比);减少灰渣等固体废弃物产生。 * **社会效益:** 创造就业机会(建设、运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能源独立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强能源安全;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 **讲师应引出的分析性见解:** 强调碳减排量只是衡量项目效益的一个维度。其他效益如空气质量改善、水资源节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就业创造等,虽然量化方法可能不同(例如,污染物排放可用吨数衡量,就业机会可用岗位数衡量),但这些“协同效益”对于项目的整体评估和推广同样重要,并日益受到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的关注。 ## 6. 教学建议 * **潜在时间分配:** * 案例阅读与理解(课前):30分钟 * 问题讨论(课堂):45-60分钟 * 知识点讲解与总结:30分钟 * 随堂测试/练习:15分钟 * 总计:约2小时 * **白板计划思路:** * **左侧:** 核心概念区(项目排放、基准线排放、减排量、活动数据、排放因子) * **中间:** 计算流程图(活动数据 -> 排放因子 -> 基准线排放 -> 减排量) * **右侧:** 关键数据/公式(表格形式展示电网排放因子,写出主要计算公式) * **底部:** 讨论问题及关键点(简要记录学生回答的要点) * **具体活动建议:** 1. **开场破冰:** 询问学生对“碳中和”、“碳达峰”的理解,引入案例背景。 2.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讨论1-2个问题,并推选代表发言。 3. **计算练习:** 在讨论问题4时,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比较结果。 4. **角色扮演(可选):** 假设学生是项目开发者,需要向投资者解释项目的减排潜力;或者扮演碳市场分析师,评估项目的碳资产价值。 5.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清洁发展机制(CDM)或国内碳市场相关方法学,加深理解。 6. **随堂小测:** 使用案例文本中的数据和概念,设计选择题、判断题,检验学生理解程度。 ## 7. 潜在挑战 * **数学计算的准确性:** 学生可能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粗心错误。 * **概念混淆:** 学生可能混淆项目排放、基准线排放、减排量的概念。 * **排放因子理解:** 对电网组合边际排放因子中“运行边际”和“建设边际”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 **权重理解:** 对不同项目类型权重分配差异的深层原因可能难以把握。 * **理论与实际结合:** 学生可能难以将案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碳市场运作联系起来。 ## 8. 贡献者信息 本案例改编自真实世界场景,由杜先生(中物联)提供。为保护隐私和商业敏感信息,案例数据已进行匿名化处理和适当调整。 --- ## 附录:随堂测试题目 ### 单选题 (10题) 1. 本案例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装机容量是: A. 10MW B. 50MW C. 100MW D. 200MW 2. 根据案例,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年发电量预测为: A. 140,000 MWh B. 240,000 MWh C. 380,000 MWh D. 2400 MWh 3. 内蒙古某地太阳能年日照时数范围是: A. 1400h—2400h B. 2400h—2500h C. 2600h—3400h D. 1342h—1948h 4. 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官方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方法学,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项目排放为: A. 0 tCO2e B. 100 tCO2e C. 200 tCO2e D. 不确定 5. 本案例中,电量边际排放因子权重(WOM)的取值为: A. 0.25 B. 0.50 C. 0.75 D. 1.00 6. 本案例中,容量边际排放因子权重(WBM)的取值为: A. 0.25 B. 0.50 C. 0.75 D. 1.00 7. 根据表10,本案例项目所在区域电网的运行边际排放因子(EFgrid,OM,y)是: A. 0.4819 tCO2/MWh B. 0.8269 tCO2/MWh C. 0.9419 tCO2/MWh D. 0.75 tCO2/MWh 8. 根据表10,本案例项目所在区域电网的建设边际排放因子(EFgrid,BM,y)是: A. 0.4819 tCO2/MWh B. 0.8269 tCO2/MWh C. 0.9419 tCO2/MWh D. 0.25 tCO2/MWh 9. 本案例中,项目活动在第y年生产并输送到某电网的净电量(EGPJ,y)为: A. 14
案例练习题
好的,根据您提供的案例信息和要求,我生成了以下评估问题集: --- ## 评估问题集 ### 一、选择题 **1. 该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的风力发电项目年发电量预测为多少?** a) 140000 MWh b) 240000 MWh * c) 314222.20 MWh d) 100 MWh **2. 根据案例描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含光伏电站和风力电站)的项目排放量是多少?** a) 0 tCO2e * b) 0.8269 tCO2e c) 314222.20 tCO2e d) 无法确定,需要更多数据 ### 二、简答题 **3. 为什么在计算基准线情景排放时,需要引入“电网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EFgrid,CM,y)?请简述其构成和作用。**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 **构成:** EFgrid,CM,y 由运行边际排放因子(EFgrid,OM,y)和建设边际排放因子(EFgrid,BM,y)加权组合而成。对于风电和光伏项目,运行边际排放因子权重(WOM)为0.75,建设边际排放因子权重(WBM)为0.25。 * **作用:** 它用于量化在没有项目活动的情况下,由区域电网提供相同电量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个因子综合考虑了电网中现有发电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新建发电设施的排放强度,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了替代电力的碳排放水平,是计算基准线排放的关键参数。 * **评分标准:** * 完整阐述构成和作用,且描述准确(5分) * 阐述构成或作用之一,或描述有部分偏差(3分) * 回答不准确或未回答(0分) **4. 案例中计算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时,分别采用了哪些关键数据?请列举并说明其来源(如果案例中提到)。**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 **风电:** * 装机容量:100MW (案例设定) * 年发电小时数:2400小时 (参照内蒙古某地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测算) * **光电:** * 装机容量:100MW (案例设定) * 年发电小时数:1400小时 (参照内蒙古某地年日照时数测算) * **评分标准:** * 完整列出风电和光电的关键数据,并说明其来源(5分) * 列出部分关键数据或来源说明不完整(3分) * 回答不准确或未回答(0分) ### 三、论述题/问题解决题 **5. 假设该项目除了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外,还新增了装机容量为50MW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且该生物质发电项目年发电小时数为5000小时。请根据案例中提供的计算方法和排放因子数据,计算新增生物质发电部分的基准线排放量。**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 **步骤一:计算新增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年发电量。** * 年发电量 = 50MW * 5000h = 250000 MWh * **步骤二:确定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电网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 * 案例中提到“对于其他项目WOM=0.5,WBM=0.5”,因此生物质发电项目适用的电网组合边际基准线排放因子 EFgrid,CM,y = EFgrid,OM,y * WOM + EFgrid,BM,y * WBM * EFgrid,CM,y = 0.9419 tCO2/MWh * 0.5 + 0.4819 tCO2/MWh * 0.5 * EFgrid,CM,y = 0.47095 + 0.24095 = 0.7119 tCO2/MWh * **步骤三:计算新增生物质发电部分的基准线排放量。** * 基准线排放量 = 新增生物质发电项目年发电量 * EFgrid,CM,y * 基准线排放量 = 250000 MWh * 0.7119 tCO2/MWh = 177975 tCO2e * **评分标准:** * 计算步骤完整、逻辑清晰,结果准确(10分) * 计算步骤基本正确,但存在少量计算错误或逻辑不严谨(6-9分) * 计算步骤不完整,或结果错误较多(3-5分) * 未能进行有效计算或回答(0分) **6. 结合案例,论述“基准线情景”在碳减排量核算中的重要性。如果基准线情景的设定不合理,可能会对最终的碳减排量核算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 **重要性:** * 基准线情景是碳减排量核算的参照物,它描述了在没有项目活动的情况下,相同服务或产出(如电力供应)将如何被提供以及由此产生的排放量。 * 它提供了一个“反事实”的场景,使得项目所实现的减排量能够被量化,即项目活动与基准线情景之间的排放差异。 * 它是确保碳减排量真实性、额外性和可量化的基础。 * **影响:** * **基准线排放量被高估:** 如果基准线情景设定过于宽松,例如假设替代电力来源的排放因子过高,会导致基准线排放量虚高。这将使项目计算出的减排量虚增,不符合实际的减排贡献。 * **基准线排放量被低估:** 如果基准线情景设定过于严格,例如假设替代电力来源的排放因子过低,会导致基准线排放量被低估。这将使项目计算出的减排量虚减,可能低估了项目的实际减排贡献,影响其环境效益的体现。 * **影响项目可行性与投资:** 不合理的基准线设定会直接影响碳信用额度的产生,进而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吸引力。 * **评分标准:** * 充分论述基准线情景的重要性,并详细分析不合理设定可能带来的高估和低估影响(10分) * 能够阐述基准线情景的重要性,并提及高估或低估的影响(6-9分) * 仅提及基准线情景的重要性或影响,但论述不充分(3-5分) * 回答不准确或未回答(0分) ---